2010年3月21日 星期日

玄妙關第二十問

【轉載】
問:
  「末後一著」為什麼與「末後大事」息息相關?

答:
  就中文的辭意而言:

  末後大事,就是最末最後的大事,再也沒有比這件大事更大的大事。

  末後一著,就是最末最後的計策,再也沒有比這一計策更妙的計策。

  換句話說,末後大事與末後一著,依其指涉的對象,而有不同的具體內容。

  以師尊的立場:眾生塗炭亟待救拯的三曹齊渡,就是末後大事。

  前面已經指出:完成「末後大事」的手段與方法,就是「末後一著」。

  什麼是「末後一著」呢?師尊如何定義「末後一著」?個中奧妙究竟在那裏?

  師尊僅僅使用短短的二十八個字,就將千聖不傳,諸祖不說的「心法」,和盤托出。

  這二十八個字全文如下:

  末後一著昔未言 明人在此訴一番

  愚夫識得還鄉道 生來死去見當前


  這二十八個字,字字珠璣,宛如奇寶,每誦讀一個字,就像敲響一個音符,字字鏗鏘有力,一字一字敲進腦海裏,值得反覆咀嚼,再三玩味個中的妙趣。

  一旦心領神會這二十八個字的精髓,頓覺神清氣爽,逍遙自在。

  如果聽讀這二十八個字,一時無法體悟個中妙趣之所在,無法神清氣爽,逍遙自在,不妨先使用襯脫的方法,來凸顯「末後一著」的妙趣。

  如何襯脫呢?簡單的說,如果無法從正面思考,那麼不妨從反面思考。

  先問:「末後一著」的相反詞是什麼?

  聽道理、聽演講,聽故事,最令人倒盡胃口,昏昏欲睡,避之唯恐不及的是什麼?

  任何人都會回答:了無新意,情節老套,陳腔濫調,招數用老,千篇一律等等。

  如果聽到從未聽過的道理,聽到從未聽過的演講,聽到從未聽過的故事,就會令人耳目一新;但是,一旦聽過,就不想再聽。此所以佛經也有聲聞法,與未曾有法的區分。

  本此原則,再回頭一字一宇的去聽讀這二十八個字,意想不到的妙趣就油然而生了。

  末後一著昔未言(末後一著過去從未說過,因為從未說過,所以也沒有人聽過)

  明人在此訴一番(明白的人在這裏訴說一番,可是一旦講出,就違反了昔未言的前提)

  愚夫識得還鄉道(我張光璧認識回到故鄉的道路)

  生來死去見當前(生從何處來?死往何處去?請看當前,當前在何處?當前即是‧‧‧‧)

《待續...》


《玄妙關》李學忠 林秀英 李靈嘉 李朕嘉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