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轉載】
問:聽說本道內部分了很多組別,請問我們是那一組?
答:
我們是天然師尊的徒弟,天然師尊是我們的老師,這就是我們始終一貫堅持的立場。
徒弟就是徒弟,一就是一,不會變成二,所以沒有分門別戶,分組別派的道理,只有三心兩意的人,才喜歡分門別戶,分組別派。
我們的開荒前人是吳信學點傳師,我們都是吳公的後學。
後學就是後學,一就是一,不會變成二,不會變成三,不會變成四,所以也沒有分門別戶,分組別派的道理,只有三心兩意的人,才會發明第一代前人,第二代前人,第三代前人,第四代前人等等荒謬可恥的說法。
為了彰顯師尊的聖德,為了肯定師尊的天命,我們陸陸續續的成立一系列的紀念性事業,計有:天然雜誌,張天然出版社,張天然基金會,張天然學會,張天然委員會,張天然研究院,張天然大學籌備處,等等宏揚一貫大道的非營利事業機構, 上天壇諭賜此一系列的紀念性事業為《長弓》。無弓長,則無長弓;無長弓,則弓長之盛德不彰,此謂之互作也。計發行有:《天然師尊百年誕辰紀念特刊》(1989),《欽加保恩》(1992),《大中國》(1993),《米元》(1994),《天盤》(1995),《天諭》(1996),《中國憲法》(1997),《夏元》(1998),《彌勒龍華會》(1999),《中國之主》(2000),《國號之中國》(2001),《元首令第一號》(2004),等等作品。
未來我們將會創辦張天然大學,希望志同道合的人,能夠共襄盛舉,共助聖業。
張天然大學的校訓,就是「末後一著」。
行有餘力,我們將繼續創辦張天然紀念醫院。
但是,醫與道不同門,求醫與求道不同;醫院無法求道,就像道場無法求醫;求道必須到道場,求醫必須到醫院。
有道是:
有行無願,其行必孤;有願無行,其願必虛。
行願相從,自他兼利;願行圓滿,成等正覺。
所有的紀念性事業與機構,皆順其自然而發生,所謂水到渠成者是也,只要人力,物力,財力許可,我們無不盡心規劃,量力而為,所謂:莫問如何修佛種?還如果熟自然紅!
讓我們恭敬齊聲同讚頌:
玄妙關 般若法藏
具神通而自在
玄妙關 俱攝萬象
道諸法而實相
玄妙關 不生不滅
越三界而逍遙
玄妙關 長弓法寶
及日月而天行
《全書完》
《玄妙關》由李學忠 林秀英 李靈嘉 李朕嘉製作,以創用CC 姓名標示-非商業性-禁止改作 3.0 台灣 授權條款釋出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